作者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本文刊于《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11月第24卷第6期,原标题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产业经济的冲击与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侧对世界经济特别是产业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本文通过疫情对经济冲击的历史比较、产业比较和国际比较,分析疫情对经济与不同产业带来的不同冲击与影响,进而为促进经济恢复和增长,针对不同产业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新冠肺炎(以下简称“新冠”)疫情成为2020年冲击世界经济的头号杀手,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世界经济收缩加剧,国际贸易受限,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特别是在海外新冠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面对外部风险大于内部风险、宏观风险大于微观风险的现状,需严控疫情反复引发经济风险。面对疫情加剧,各国应联合起来共同应对疫情,加大财政、货币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国际贸易投资合作,对冲由疫情引发的经济下行压力。同时,我国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过程中,要深入分析疫情对产业的不同冲击,分别用历史观、国际比较、产业比较的方法全面评估疫情的冲击与影响,甄别出受疫情冲击严重的产业,针对涉及国计民生的产业,以及战略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支持。而对于本身逆势上升的产业要继续支持其稳健有序发展。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做到“六稳”工作,落实好“六保”任务,将常态化控制疫情及支持产业复苏和经济增长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新冠疫情对制造业、服务业等经济活动造成冲击。一季度世界各国PMI都降到荣枯线以内,疫情冲击令制造业市场需求回落,制造业生产活动放缓,处于疫情第一线的中国更是如此,一季度经济历史性下滑6.8%,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为35.7%,下降14.3个百分点。服务业受疫情冲击更大,非制造业PMI为29.6%,下降24.5个百分点。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创我国有PMI数据以来最低记录。伴随复工复产复业,从3月起PMI连续数月均回归到荣枯线50以上,5月份非制造业PMI就达到53.6%。(二)新冠疫情导致需求锐减,市场一度出现负油价,带来负资产由于新冠疫情全球爆发,IMF称世界经济步入“大封锁”,世界经济全面下滑。对全球经济下滑的预期带来交通运输及能源需求断崖式下降。与此同时,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油气进口大国,中国也因疫情影响而延长了春节期间,在此期间停产停工停业带来能源需求锐减。伴随各国受疫情冲击而封锁边境,经济停滞和下滑,全球石油天然气的需求下降,而在此背景下,主要依靠油气财政收人的OPEC和俄罗斯国家面临财政问题达不成减产协定,供需断崖式变化导致国际油价暴跌。4月20日,WTI原油创纪录地跌至每桶-37.63美元,国际油价历史性地创出了负油价。相反黄金等避险产品价格则不断创出了历史新高,美债收益率则屡创新低。
图1:新冠疫情冲击国际油价致暴跌,美油(WTI)出现负油价数据来源:NYMEX、IPE、WIND
(三)新冠疫情冲击经济,多国纷纷下调利率,负利率阵营扩围
新冠疫情的爆发引发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以美国为首的全球资本市场出现暴跌,3月份美欧日股市连续暴跌,美股更出现四度熔断,并带动全球超过12个国家的股市熔断,美欧股市跌幅均超过30%,创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大跌幅。美债收益率下降,黄金等避险产品走高。美联储紧急大幅降息150个基点仍止不住股市下跌。为应对新冠疫情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冲击,美联储重启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并迅速转向无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与多国采取无限量的美元互换,以避免市场流动性枯竭。包括英国在内多国跟随将基准利率降至零区间,离负利率近在咫尺。面对近300年来最大的经济衰退,英国央行行长表示或采取负利率政策。拉美国家出现近120年以来最低增速。
由于我国一季度受到疫情冲击而经济下滑6.8%,二季度迅速提升到3.2%的增速,所以主要是根据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来分析新冠疫情对我国不同产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通过国际比较,与2003年非典的历史比较,通过产业比较,来分析一、二季度新冠疫情对我国产业的冲击与影响。从历史比较来看,非典疫情对我国不同产业造成不同冲击。一是受疫情冲击最小不降反增的个别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二季度比一季度在非典疫情下是不降反升,分别扩张了2个和1.6个百分点。这说明当时疫情小基本消费不减,批发零售不减反增,而房地产业也在扩张。这说明网购弥补了线下销售的空缺。二是受疫情冲击一般的是工业。工业中的制造业与建筑业受到一般冲击。2003年二季度工业、建筑业及其他分别降幅2、1.7和2.2个百分点。三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是服务业。2003年二季度相比一季度受冲击最大的三大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均下降了5.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及金融业都下降了3.6个百分点。表1:2003年主要行业受非典疫情影响GDP发展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来看,新冠疫情首先冲击交通运输业。阻止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隔离,而年初封城封路等隔离措施以及人们深居简出,最直接影响的是交通运输业。为控制疫情传播各国采取“闭关锁国”甚至上百个国家宣布步入战时状态。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估算,非典期间仅仅航空运输业蒙受的损失就超过100亿美元。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2月,作为国际航运景气指数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下探到历史低位。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国际国内航班下降70%以上,在复工复产后,为防疫情传播,返程火车与客车上坐率控制在50%以下,也导致交通运输业一季度营收腰斩。物流快递业受影响但并不显著。与非典时期不同的是,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比2003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交通基础设施及现代物流运输网络的建设,让快递业迅速发展。一方面,疫情对仓储、邮政包括快递业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居家办公、网上采购快速增加,需求大幅上升,带来快递业的大幅增长,快递业不降反升。特别是政府为保障民生对快递补贴,快递业逆势增长,给疫情下民生提供重要保障。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新冠疫情对汽车制造业的冲击与影响。我国是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武汉制造业有50%与汽车制造相关,疫情对汽车制造业冲击的外溢效应也在显现,在武汉疫情高峰期,韩国现代汽车宣布关闭在韩国最大的生产基地,成为首个受疫情影响的汽车厂。伴随复工复产和多城市放松限购,汽车业正在加速恢复。新冠疫情也冲击着旅游业。疫情令旅游、聚餐和住宿锐减。伴随疫情好转,餐饮、住宿和旅游逐步恢复。而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已达11%,2019年中国有1.6亿人次的出境游,受疫情影响旅游业进入寒冬并波及相关行业。而住宿、餐饮和旅游业中的绝大多数都属于中小微企业,他们在税收、就业、创新方面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不低,疫情将给这些企业的经营造成困难。此外,金融业受到疫情的冲击易被忽视。实体经济与金融是命运共同体,实体经济下滑金融业也受影响,疫情期特别要保持市场的流动性,避免企业因疫情冲击而出现流动性枯竭,要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同时,非典对批发零售和房地产业影响相对较小,但新冠疫情对批发零售和房地产业仍产生明显影响。(二)为缓解疫情影响而采取刺激政策需考虑各产业在GDP的比重和贡献率与2003年非典相比,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的优化,服务业占比大幅提升,服务业相关细分产业在GDP中比重持续提升。在进行政策扶持时要综合考虑疫情对不同产业冲击、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及其对民生的重要程度,采取不同支持策略与激励力度。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新冠疫情下对不同产业支持政策应有所侧重。与2003年相比,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2003年工业是火车头,工农业占比过半,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42%,而通过近些年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并逐步优化,2019年服务业占比超过54%,成为拉动经济的火车头。伴随产业结构的改变,2020年与2003年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显著变化。与2003年非典时期相比,2019年我国除了住宿和餐饮占比保持2%不变之外,各大产业比重在GDP中的比重均有所变化。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两降一升:工农业占比下降,服务业占比大幅上升。一是农林牧渔业从占比13%下降到7%,收窄了近6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占比从40%下降到32%,大幅收窄了近8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提升到50%以上,提升了超过12个百分点。服务业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各细分产业占比不同程度地明显上升,仅有个别产业占比略微收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单列占比提升到3%,建筑业则提升到7%,批发零售提升到10%,金融业提升到8%,房地产业提升到7%,信息业提升到3%,租赁和商业提升到3%。只有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收窄至4%,这其中既有产业结构的变化,也有统计指标变化的影响,例如只将年营收1000万元或从业50人及以上服务企业纳人统计数据。(三)在疫情控制前提下复工复产,各产业加速恢复正增长新冠疫情外部变量不能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内部因素。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不确定性,但并不能根本改变经济增长格局。2020年2月下旬以来,美欧多国股市连环下跌源于投资者对疫情发展及经济前景的担忧,但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产业结构等决定经济增长态势的内部变量不因疫情而锐减。要降低疫情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冲击,不仅要解除人为障碍,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而且要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加大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力度,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和影响降至最小。当前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正在加快复工复产复业,各地区、各所有制企业、各产业都在加速恢复正常。一是止跌回升的产业,跌幅最深的汽车制造业从3月下降22.8%转为增长5.8%,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金属制品分别同比增长7.5%、14.3%和8.9%,电气和仪器仪表分别增长9%和11.1%。二是保持增长的产业,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4月增长11.8%,废弃资源利用业增长16.3%,钢铁有色继续保持增长。三是下降产业,如文教、家具类产业分别下降7%和10.6%,由此可见,生产制造基本恢复常态,消费还需进一步恢复与激发。
(一)宏观调控上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纾解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面对疫情,为防止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我国迅速推出财税金融等各项措施。为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货币财政要发挥协同作用,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财政通过贴息、拨款、减税降费来支持战疫,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通过专项贷款、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等多措并举,确保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应适时降准降息,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一是让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以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和突出结构调整,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央安排3.6%的财政支持,释放1万亿元,同时安排1万亿元特别国债,新增1.6万亿元地方专项债,全部支持地方发展。通过改革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升政府投资基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财政资金使用,引导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2020年我国将继续减税降费,通过减免缓降低企业的各项负担。在财政紧平衡下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工资保基本民生,防控地方债务风险,确保完成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硬任务。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要发挥协同作用。疫情中要注重发挥货币政策的灵活适度和精准滴灌的逆周期调节作用。用改革办法精准施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适时降准降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采用普惠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加大国开行对制造业、进出口行对进出口贸易、农发行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实体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加大金融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防控外部风险,防控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稳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供给效率。(二)产业政策上分类施策,促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发展面对疫情冲击,不同产业要分类施策。对冲击严重的产业要做到提前布局和重点支持。一是对受冲击最大的交通运输业等加大支持力度,对农林牧副渔等受冲击大且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要加大支持与扶持的力度。二是对于受到疫情冲击的制造业等产业需要有针对性地予以支持。三是对于受冲击较小甚至逆势增长的产业,鼓励其健康发展。通过加大现代物流业建设,提升供应链的韧性和响应速度。而发展房地产业仍要坚定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保持房地产平稳健康有序发展。结合新土地法实施,房地产政策要一城一策,因地制宜。在城镇化率不高、人口净流人的城市群加快发展,但人口净流出、泡沫化严重的三四线城市要严控。要支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恢复。要根据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分类施策、突出重点。特别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一是促进数字产业、数字经济发展。伴随互联网普及率的上升,我国网民数量全球领先。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人们足不出户,网上购物、网上教育、网上培训、网上娱乐等蓬勃发展,伴随5G基础设施和网络的迅速推开,数字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结合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二是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生存。2020年新冠疫情应该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纪元,推动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利用此次契机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模式,催生新企业。2003年非典时期催生了独角兽企业的出现和发展,相信2020年新冠疫情也会催生出更多的新型企业涌现。三是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数字基建的支持。2020年数字基建正加速推进,这将拉动基建投资。而数字支付和数字货币已经铺就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之路。网上购物、网上教育、网上办公、远程医疗、智能护理等激发了数字产业的发展。中国的数字经济占比为33%,与美国的58%相比还有巨大发展潜力,疫情将推动企业数字化加速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数字金融的支持,中国要紧抓在数字金融、数字货币方面的领先优势,支持数字基建的投资建设,支持数字产业的发展,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取胜。(三)以数字化转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结构转型升级疫情本身会给全球带来变化,倒逼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生存。数字化生存将成为疫情带来的分水岭,也给数字经济大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从供给侧来看,新冠疫情会迫使企业增加高质量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切实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布局,推进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数字货币的发展,支持数字产业和数字贸易,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冠疫情对中国数字经济的影响表现为六个方面:一是促进远程医疗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二是促进数字产品供应和电子产品供应增加;三是网上办公。网络消费带动现代物流。现代配送的供应链强劲发展;四是促进数字经济带动硬件如5G及电信基础设施增加;五是促进智能制造,无人工厂不受疫情影响,更多科技型而非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会在危机中留存下来,疫情将迫使中国制造加速向中国智造转变;六是促进新产品、新产业、新模式,适合新消费、新供给的产业模式涌现,由此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新冠疫情将带来万亿规模的数字产业。数字基建发展。我国手机网民达8亿多人,互联网普及率超61%,手机支付率76%,无论是网民总数还是收人水平都在大幅提升,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正在迎来数字经济大发展期。在此阶段需要加大新基建领域的投资,主要是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无论从产业周期、技术周期、资金周期、政策周期还是投资周期来看,新基建和数字技术都是大产业,这正是疫情带来的重大机遇。(四)多措并举优先稳就业保民生,稳外贸外资,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第一,在就业政策上支持企业尽快复工复产。要采取有力措施稳就业、稳投资、稳消费、稳外贸、稳外资、保民生。疫情会导致摩擦性失业率上升,因此要鼓励企业复工复产以稳定就业。危机期间一方面要稳岗就业,另一方面要抓紧时间增加对转岗就业的培训。要防疫情和抓经济两不误,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加强全产业链的恢复生产,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开放稳定和高效。对于跨境运输的冷链需要加强检验与检疫。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安全网络,统一窗口,形成可追溯、可检测的安全供应链。在复工复产过程中,也需要加强供应链核心企业对中小微企业的协调与支持,加强产业链上中下游协调。第二,从需求侧多措并举拉动消费、推动投资和稳住出口。通过减税降费、加强要素市场化机制建设来拉动消费,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在汽车限购上和部分城市化不充分城市的房地产限购上可适当放松以拉动消费。从四方面加强投资, 一是数字基建的投资与建设,在5G等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全面推进建设。二是制造业投资,发展智能制造。三是通过政府投资,加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加强包括医疗基础设施、公共卫生设施投资及相关的服务业发展。四是加强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和出口保险。推进跨境电商发展,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双多边FTA建设,推动15国RCEP的签字落实,加强与东盟、欧盟、非盟等地区的贸易和投资。第三,扩大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重启世界经济增长引擎。首先,要加强联防联控,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共同抗击疫情。加强与世卫组织及G20加强合作,支持非洲等薄弱环节,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疫情防控要外防输人、内防反弹,确保经济不因疫情停顿。在中外疫情分化的情况下,仍需常态化防控疫情,疫情和经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其次,要加强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双循环。加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健康丝绸之路。从硬件上,加强国内港口、产业园区与境外经贸合作区、产业园区的互联互通建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从软件上,加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并开启中欧自贸协定谈判,加速中日韩、RCEP等FTA,加强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开放。最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强国际经济合作,通过G20等国际组织加强货币、财政政策的宏观政策协调。加强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共同应对危机,开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